又是索尼的文章
最近一直轉文真是太懶惰了
實在是WOW開了資料片 害我又回去一直玩 沒時間動腦
這篇雖然遲了好幾天
不過因為實在酸的太中肯又太好笑
沒看過的人一定要看看XD
金馬獎頒獎之前我就在plurk上面說
海角七號比投名狀?
那簡直是COACH比LV
下面就有朋友回
應該是NET比LV
好吧
我還蠻同意的
畢竟人家COACH在台灣
可是也被捧成了"精品"呢
好啦現在金馬獎頒完了
最佳導演最佳影片都是投名狀拿走
我個人是認為非常地實至名歸
無論就任何一個角度切入
投名狀之優於海角七號
那真的是非常不辯自明的雲泥之別
我剛看完海角七號的時候
就寫了一篇文章講述該片的諸多缺點
整部電影最優秀的部分可以說是音樂
(這掩蓋了海角七號很多缺點的配樂 果然得了金馬獎)
當時就有很多人一直批評
說我看不懂啦
說甚麼我台北國觀點啦(wats that anyway?)
說甚麼我對國片標準嚴苛啦blahblah
一堆白癡說了一堆蠢話
我都懶得回
想說跟白癡講甚麼也都是多餘
海角七號本來就是有很多問題
整體的質感也非常粗糙
其成功
可以說是非常僥倖的
這樣看來
金馬的評審
仍然是相當地腦子清楚而眼睛雪亮
之前我就看到有很多人在說
要海角七號
代表台灣去爭取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我聽到了實在覺得百分之百地哭笑不得
只讓我想到一句成語"敝帚自珍"
當時還有一大堆人紛紛都說
對阿對阿出國比賽出國比賽參加奧斯卡阿
搞得新聞局也不得不"順應民意"
說好好好會來研究一下云云
我只覺得要是海角七號真的代表台灣去報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那還真的是丟臉斃了
除了純以電影藝術與技術的角度來說
海角七號根本就不夠格之外
就像我之前的文章寫過的
海角七號所呈現出來的台灣面貌
所呈現出來的台灣人物與文化
講白了就是相當不登大雅之堂
低級當有趣
粗俗得理所當然理直氣壯
因此
應該有很多人跟我一樣
是一點都不希望外國人透過海角七號
來認識台灣這個地方
來認識台灣文化
來認識台灣人的
(關於這部分可參考我之前的文章: 關於台灣的文化底蘊)
很多人說我對海角七號對所謂國片的標準太高
我是覺得我的標準一點都不高
應該說
我看國片的標準並沒有"特別高"
反而是我覺得很多人只要一看到國片就標準變得"特別低"
我才真的是很不懂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我看電影都是同一個標準
美國片法國片德國片日本片韓國片大陸片香港片乃至於台灣片
我全部都是一樣的標準 並無差別
也就是說
我用甚麼標準來評價"駭客任務" "魔戒" 或是 "蜘蛛人"
我就用同樣的標準來評價"海角七號" 或 "投名狀"
因為本來觀眾就沒有義務
去對所謂國片用比較寬鬆的眼光去檢視
我常喜歡講一句話"護短 永遠只會越護越短而已"
如果你希望國片在市場上具有競爭力
就請用跟對外國片一視同仁的標準來要求國片的導演 演員
乃至於整個國片電影工業
不然這種只能靠大家憐憫施捨的國片電影工業
豈有壯大之可能?
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認清
海角七號的成功是很不可複製的
是種種天時地利人和配合下的時勢造英雄
就好像你今天明明書都沒念去考試
結果剛好每一題都猜對一樣
不然
等著看賽德克巴萊好了
三億資金加上魏德聖的本事
我就要看看
是能拍出甚麼樣的"史詩"
(坦白說
我是非常幸災樂禍地
等著看他搞砸)
但台灣人甚麼不強
就是一窩蜂最強
於是海角七號就被捧成了台灣...
喔不 應該是華語電影史上最了不起的鉅作
我在網路上
甚至還有人說海角七號和同期上映的"黑暗騎士"
是"不相上下'甚至"各有各的好"
我心中只覺得
真的操你媽的
海角七號和黑暗騎士不相上下?各有各的好?
那大概勞斯丹頓和江詩丹頓
我們也可以說他們"不相上下"或是"各影各的好"了
偶爾盲目一下是可以的啦
就像我偶爾也會覺得
自己好像真的有變瘦一樣
但要是覺得自己瘦得皮包骨可以塞得進DH
那就真的是鬼打牆太超過了
不過我想那些台灣的愚蠢觀眾盲目影迷
是不會把區區金馬獎看在眼裡的
開玩笑
咱們海角七號可是奧斯卡等級的超強大宇宙無敵不世出之傑作
他媽的金馬獎算個啥雕阿?
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才配得上我們海角七號啦你說是不?
因此
為了表示我真他媽的超愛台灣
(但我沒甚麼錢 可以像阿扁阿珍一樣幫台灣存建國基金)
故我僅在此個人小小Blog勉勵各位海角七號的迷哥迷姐
金馬獎槓龜不用太難過不用太傷心阿
別忘了阿我們是瞄準奧斯卡的
畢竟海角七號這麼優秀這麼神勇
黑暗騎士也不過和它在伯仲之間而已
拿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保證是沒問題的
說不定一個不小心
連最佳導演都一起抱回家了呢
所以啦
請和我們一起全力支持海角七號
挺 進 奧 斯 卡!!!!!